实习
在7月末,我参加了为期7天的IBEP香港名企实习项目,实习的企业是加拿大宏利。
实习的内容大致如下:把人随机分成几组,每组配备一名导师,通过几天的授课给出我们几样投资、理财、保险等方面的工具,然后通过这些工具和我们自己的知识储备完成一个Project。除了以上的主线任务,这次实习还添加了一些关于职场礼仪、大学参观、现金流游戏的内容。
授课的内容我觉得收获并不大,知识密度太低,关于投资、理财方面的重要知识点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反倒是用很长时间讲解各类保险的业务。私以为要想真正学习这些知识,不如直接看慕课,比如清华大学肖星老师的财务分析与决策、中央财经大学的投资学;而想了解各类保险业务,不如直接成为宏利的客户。
但转念一想,既然这是一个实习的项目,尽快了解这个公司的保险业务做出最后的Project是最主要的,至于学到投资理财的知识是排在第二顺位的,想到这不免释怀了,顺便感慨一下自己学生思维的狭隘。
可能是出于本能地对浪费时间的厌恶,我在不想听课的时候大多时候都在和导师交流,问了他很多问题。导师Jay很负责也很真诚,可以说从这种我问他答的交流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这个实习项目本身学到的多得多,他帮我刷新、印证了很多认知,我想把这些记录一下,以后可以再回过来看。
首先最让我觉得受启发的一点是他讲解的宏利公司对抗宏观经济风险的方式。一个很牛逼的思路就是:大家都挣钱的时候,谁挣钱谁是老大;大家都不挣钱的时候,损失最少的就算赢家。循着这个思路,Jay分享了宏利分散风险的方法,即在某地宏观经济不乐观的时候,他们会把资金挪动到宏观经济相对乐观的地域去投资,即使整体的经济都很低迷,总会有一个地域相对来讲要比其他地域更乐观,宏利要做的就是把钱放在那里。
而能有多地域投资选择能力的,只有那些顶尖的金融企业。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在信任度需求很高的保险行业它们更容易胜出,而这种胜出的结果又能作为正反馈,更进一步降低信任成本,于是巨头会越来越巨,马太效应在其中体现地漓淋尽致。
从黄峥的文章也看到了类似的观点:富人有资本,抗风险能力强;穷人资本少,抗风险能力弱,于是穷人要向富人购买这种抗风险能力。终归来讲,保险这种产品进一步促进了财富从没钱人向有钱人的转移,从而进一步放大了资本的力量。
再就是在认识到股票的本质是Part of the company的基础上,我在他的帮助下认识到了基金是什么东西:基金的本质就是把很多种股票拧合在一起,于是股票的风险在基金里被分散。(在Jay的循循善诱下,我用概率的角度想明白了为什么基金比股票风险低)
至于最后的Project,我的参与度并不高,在团队其他成员如火如荼时,我却在一边把《Unnatural》看完了。我给自己的预期就是用这次实习抵扣学院的强制生产实习,再加上我觉得这种项目和自己专业没有关系,种种懒惰和自以为是的想法加持,使我并没在它上面投入太多。
总强调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我却错过了这样一次高负荷的跨学科思维训练,有点亏。而且经过这次反思,我发现我最欠缺的,应该就是踏踏实实靠谱地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吧。
除此之外,我还想谈谈更有趣的一点,就是参加项目的这些人。从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两种有趣的现象:
一是普通院校的学生在某些方面不比985、211的学生差。这给我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我们很容易将学校的光环标榜在自己身上,从而觉得自己也很厉害,殊不知学校的光环是在我们之前的杰出校友积累出来的,我们只是在享受这个积累带来的红利罢了。
二是我发现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Show off的欲望,包括我在内。虽说我坚信骄傲使人进步,但是一味地表达会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的才是对的,难以看到他人身上的好,从而错失倾听他人、从他人身上学习的机会。
但仔细想想我们这么想展示自己成就的原因,可能恰恰就是因为我们的成就还不够大。
下面是某位优秀学姐对此的看法:
我觉得Show off这种状态,应该是在人类迫切想要被别人所了解所赞扬做出来的行为。学生由于处在一无所有却又更渴望被他人认可的状态时,所以这种情况会明显些。不过毕竟这是个看“脸”的时代,Show off更容易让自己被别人所注意,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所以也不是什么坏事。对待Show off,我觉得最需要把握的是 “度” ,该出场时就出场,明白说到点子上比说得多更有效,不要无时无刻360°无死角Show off。
游玩
最后不可避免地发一个旅游攻略,以下的地点都是我去过并且感觉还不错的。
八达通入港之前最好准备好,不光公共交通,有些餐馆、超市也可以用八达通付费,有了八达通在香港会很便利。
但有些有名的店只接受现金付款,最好也多带点港币。
购物
购物的话,身为男生的我不是太了解,我知道的只有Sasa和卓悦。香港的化妆品确实便宜,我用了185HKD买了一瓶200毫升的CK one,而且除了化妆品,一些药品也很值得买,比如黄道益和无比滴。
美食
- 想吃平价咖喱和沙爹料理的话,Satay King是首选,可以试试镇店之宝白咖喱香茅猪扒饭。
- 翠华餐厅名气颇大,当时想点什扒可惜没吃到。
- 添好运是一家米其林餐厅,酥皮焗叉烧包和虾饺皇是必点。
- 九记牛腩排队人超多,不过确实很好吃,推荐咖喱牛腩面和清汤牛腩面。
- 兰芳园的丝袜奶茶一定要尝试一下。
- The Cupping Room是重点推荐的冠军咖啡店。
- Wah Yuan是一家米其林推荐的平民小店,主打传统甜品。
- 偶遇富豪雪糕车需要运气,恰好遇见就赶紧买。
- 一乐烧鹅虽然是米其林餐厅,但是我真心不推荐。
逛的地方
- 元创方是香港创新艺术新地标,值得逛一下,这个文化创意园据说是警察宿舍改建成的,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店。
- 出了元创方,可以顺便逛一下Select-18,一家卖着中式古玩的复古杂货店。
- 维多利亚港的夜景很美。
- 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也可以去看看,貌似是因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而出名的。
-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大厦是伊拉克设计师Zaha Hadid设计的,十分推荐去看看这件大师的作品。
- 星巴克都爹利街店是一家港式冰室风格门店,店内的设计风格很复古,港味十足。
- 彩虹邨是绝对的拍照胜地,随随便便就能拍出ins风的照片。
- 西环泳棚也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景色也很美,不过很难找,而且去拍照的人很多,需要排队。
- 想去酒吧的话,首推The Iron Fairies,酒吧的室内设计是一个完美的视觉艺术作品,铁矿风格和天花板吊下的蝴蝶标本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