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病了两次,一次在开学伊始,一次在这个月月底,犯的都是同一种病:咽喉痛,一咽唾沫喉咙火辣辣得疼,伴随着一点身体高热现象。1
这几天很嗜睡,下午一二节没课的话,中午要睡两个小时;打不起精神,有种拖不动身体的感觉,各个方面效率很低。
所有重要的事情,都需要靠身体来实现。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绝不是一句客套话,是我们必须身体力行的。
都已经成年了,自己这点破事扛扛就过去了,不要告诉家里人,免得他们担心。父母已经很辛苦了,再当个巨婴让他们分心,我于心不忍。
概率事件
平时自己生活习惯无敌健康,每天1个小时锻炼,从不熬夜,就算在成都平时也很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
可“病”这东西不管你这套,不管你是生活习惯极差,还是保持高度自律的生活,病该来还是要来。
这时有人可能会说:既然这样,那我放纵自己好了,每天晚睡晚起,吃香喝辣,反正怎么着都会得病。(会有人这么想吗……)
如果从概率的角度想,这一切都能想的通了。生病是一件概率事件,那么既然是概率事件,概率就有高有低,查查吸烟与不吸烟群体患肺癌的概率就明白了。
保持健康的作息生活虽不能完全规避患病的风险,却可以减小这个风险,短期我们也许看不出自律者和放纵者之间的差距,一旦时间线拉长,长期来看自律者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俗话说:常在岸边走,哪有不湿鞋。不要等到鞋湿的时候才想到不湿鞋的好。
钱与命
“40岁前用命换钱,40岁后拿钱买命。”这句话曾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纷纷表示恐惧与同感,感慨自己的生活太辛苦,万一一不小心太累了猝死了可咋整。
我相信这里面的人,其中99%的努力程度都没达到威胁健康的程度,真正拼命的人哪有时间上网上倒苦水?
好,就算他们真的在用身体健康换取经济利益,我们来理性计算一下这笔买卖到底划不划算。
我们把健康损伤分为两种:一种是可恢复的,另一种是不可恢复的。
拿不可恢复的健康损伤去换取经济利益绝不可取。可还是有人用这种方法换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典型的例子是用肾换iPhone,真的令人感到痛惜。
还有一种是可恢复的健康损伤,比如偶尔熬夜一晚上,第二天睡一觉的补回来了。拿可恢复的健康损伤换经济利益,可取,只要经济的收益大于健康的损伤即可。假如有人要做一个一百万的项目,要求第二天早上之前完成,如果这时候他说“熬夜伤身体,就算做完有一百万,我还得早点睡”,我就不得不怀疑这人脑子里是不是进糖醋鱼了。
如果病已成事实
前面都在分析疾病没发生在人的情况,那,如果病了呢?
解决思路一是:去找医生,充分享受工业时代专业化分工的福利。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准备好足够的钱就可以,用钱换医生的服务,这也是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努力赚钱的效用之一,就是可以在生病这种小概率事件来临时,你有足够的准备面对它。
这里还有第二种解决思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
我们的平常小病,其实都不必去看医生,比如感冒这种几乎人人都得过的病,上网上找解决方案就可以。
当然你也要小心网络上的潜藏危机,网络信息不一定是准确的,一定要小心分辨,谁都不想让魏则西事件发生第二次,对吧。
你可以在网络上找《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在这个清单上找对应药物,然后对症下药给自己治疗。大多数小病都能在这个清单里找到治疗方法,这应该是天底下最靠谱的解决方法之一了。
最后再说点什么
其实一个人一生无大病无大灾,身体健康,有事情做,有人爱,已然是最大的幸运。
我喜欢看纪录片,因为从始至终,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到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壮阔。
愿你能感激自己的生命。
顺颂时祺。
-
若你也犯相同的病症,买蒲地蓝消炎片和苦金片,记得按时吃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