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实践了他的研究成果
初读此书,我就觉得这本书不是我认为的那种“好书”。
本书虽然是学术著作,却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全书论述太少,结论断言占多数。作者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同时却对群体抱以仇视的态度,对民族等的看法更为偏激。
所以,这样的一本书影响力如此之大,是我无法理解的。
然而我从书的内容中找到了答案。
“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
作者使用断言法,使用偏激的词汇完成此书,恰恰使这本书不断扩大影响力,广泛流传。
所以作者不仅仅是一位群体心理学的研究者,更是一位将群体心理学知识运用纯熟的人。
不免感慨一句:光知道知识没用,把知识用出来才是硬道理啊。
互联网热点与断言、重复和传染
在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的那一节,作者提供了领袖的三个动员手段: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
对应到现在的网络热点的产生与传播,这些方法不仅同样也适用,效果甚至放大数倍。就拿最近又在网络上火了的PUA话题做例子吧。
热点起因于一条2月7日微博,我们从这条微博就能看出这三大法宝的影子。
首先,这条微博不采用推理和证据,将PUA与渣男画上等号,这条微博的文字内容与图片内容,都意在加强这个简单的断言。此为断言法。
再次,微博上的评论与转发功能使这个关键词不断重复出现,当达到一定规模后,微博的竞热度排名会使这条微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此为重复法。
最后,这条微博使用“诱奸”“骗婚”等词语,这种词语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恐惧情绪,这种恐惧情绪,在群众中有病毒一样的传染力。此为传染法。
越是偏激的言论越被广泛响应,越是缺少推理的言论越能得到传播。这不光是人的有限理性,更是群体心理学在起作用。
知识付费与知识焦虑
近些年很流行的一个词:知识焦虑。不少人被这种焦虑驱使着不断买课,仿佛这些从未打开过的课件会给自己不安的心一点安慰。
可是这些课程,真的值得购买吗?就拿各种两性情感的课程来讲,它们真的比那些知识源头,如《亲密关系》《爱的艺术》《进化心理学》强吗?
促使消费者进行选择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消费者认为当代的知识付费产品更好,或者觉得读书太枯燥太费劲,想降低认知难度。
但我更想强调的是知识付费这个流行趋势的影响。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短暂而多变的,就像时尚一样多变。如果以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待这些流行趋势,你就会发现这些意见基本上都是些很表面的东西,没有根基,会被消磨殆尽。于是这些所谓的网课会抵制不住时间的压力而消失,而弗洛姆的作品后世依旧有人会去拜读。
我很推崇阳志平先生的读书八字诀:古今中外,正反上下。从这个角度来审视现今的畅销书、大V课,它们大多不值得一看。
所以,多接触优质的思想与作品,少往自己的大脑里填充肤浅的材料。同样是洗脑,为什么不把自己洗得更优质一点呢?